有源晶振:输出脚电压接近电源电压(如3.3V供电时为3V左右),否则可能损坏。
3.电容法(辅助参考)
步骤:万用表切换至电容档,测量晶振两脚电容。
结果:正常晶振容量在几十到几百皮法(pF),若容量明显减小,可能内部老化。
三、替换法:终极验证
如果前两步无法确定,直接换晶振是最可靠的方法:
型号匹配:必须选择同频率、同封装的晶振,有源晶振还要注意工作电压(如3.3V或5V)。
负载电容:无源晶振需搭配原电路的匹配电容(通常标注在电路板上),否则可能导致频率偏移。
操作技巧:
焊接时用恒温烙铁(300℃左右),避免过热损坏。
有源晶振引脚有方向性,接反会导致停振。
替换后通电测试,若设备恢复正常,说明原晶振已失效。
小技巧:听声辨好坏
进阶操作:用1.5V电池连接晶振两脚,贴近耳朵仔细听。若听到轻微的哒哒声,说明晶振正在振荡;无声则可能未起振或损坏。不过此方法仅适用于低频晶振(如32.768kHz钟表晶振),高频晶振声音微弱难以分辨。
注意事项:
区分有源与无源:有源晶振自带振荡电路,直接输出方波;无源晶振需外部电路驱动,输出正弦波。测试方法不同,别弄混!
安全第一:测试时确保电路板断电,避免触电。试电笔测晶振的方法(需插入市电)存在风险,非专业人士慎用。
专业工具辅助:有条件的话,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最准确——正常晶振应输出稳定的正弦波或方波,且频率与标称值偏差极小。
总结:
外观检查:快速排除物理损坏。
万用表三招:电阻、电压、电容分步测试。
替换法:终极验证,省时省力。
小技巧:电池听声法,适合新手应急判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